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愚公移山精神 

    “愚公移山”,语出《列子·汤问篇》,本是一则寓言故事,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。故事语言通俗但寓意深刻,数千年间流传在中华大地,几近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1945年,毛泽东在七大作题为《愚公移山》的讲话标志着共产党正式在党内提倡愚公移山精神。在此篇讲话中,毛泽东赋予了愚公移山鲜活、生动、丰富的内涵,使之成为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,由此愚公移山精神也逐步上升为民族精神。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忍不拔、锲而不舍、勇往直前、艰苦奋斗,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。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气节的集中体现,愚公移山精神代代相传,世世相承,薪火不灭,源于其拥有丰富的内涵。

    愚公移山精神的灵魂是解放思想、开拓创新。王屋、太行两座高耸入云的巍峨大山,遮住了人们的视线,堵住了人们的出路。而愚公一家并没有被高山的险峻吓倒,而是坚决地担负起移山这一浩大而艰巨的重任。愚公为什么要移山?因为他不满足于现状,敢想前人不敢想之事,走别人未走过的路,干别人不敢干之事,决心要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生存环境,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。愚公移山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举,充分体现了敢于改变传统生存方式的非凡胆略和创新思维。解放思想、开拓创新,就是要立足实际,勇于突破,永不僵化,永不停滞,大力弘扬锐意创新精神,不断增强勇于创新的意识,提高勇于创新的本领,形成善于创新的浓厚氛围,加快创新的步伐,不为任何风险所惧,不被任何干扰所惑,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架架,大胆地试、大胆地闯,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途径、新方法,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。就是要与时俱进,大胆实践,增强发展意识,纠正一切安于现状、狭隘封闭的落后思想观念,摒弃妨碍科学发展的行为与作法,革除体制机制性障碍,着力克服精神懈怠,牢固树立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小进也是退”的思想,敢于争先、勇于担当,在解放思想中开创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新境界。就是要牢记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,把着眼长远与抓好当前结合起来,深化对形势的判断,深化对问题的思考,深化对规律的认识,既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又要遵循客观规律,拿出新招、实招、硬招,真抓实干,务求实效。 

   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是坚忍不拔、锲而不舍。“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孙,孙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孙;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” 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,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。对愚公而言,要搬走两座大山,他的力量确实显得非常微不足道,但他之所以明知不易为而为之,是因为他能从“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了,挖一点儿就会少一点儿”和“子子孙孙没有穷尽”中看到最后成功的希望,所以并未因移山的艰辛而却步,也没有因智叟的嘲讽而犹豫,毅然决然地朝着“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”的既定目标前进。愚公正是靠着坚忍不拔的精神,一代又一代、世代无穷地挖山不止,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美好理想。坚忍不拔,关键是韧字,韧,柔而固也。固而不柔则脆,柔而不固则弱,柔而固则韧。它表现的是锲而不舍的恒心,百折不挠的意志,奋斗不息的精神。坚忍不拔、锲而不舍,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,树立远大目标,目光永视前方,以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的大无畏气概,深入事物内部发现矛盾、解决矛盾,知难不言难,迎难不畏难,攻坚勇克难,始终做到不动摇、不畏惧、不懈怠、不气馁、不退缩、不回避、不言败,以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。就是坚持正确的方向不动摇,在大思路上不摇摆,在大决策上不含糊,在观念和行动上的任何犹疑徘徊,都会错失良机、陷入被动,因此要方向明确,步履坚定,一张蓝图绘到底,脚踏实地,埋头苦干,一步一个脚印,坚持不懈,顽强拼搏,将工作坚定不移、扎实地推进下去,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。就是紧盯发展的宏伟目标,反对心浮气躁,反对朝三暮四,反对摇摆不定,反对浅尝辄止,要干一件像一件,干一件成一件,一门心思谋发展、一往无前破难题、一以贯之抓落实,因地制宜、发挥优势、心无旁骛、坚持不懈地开展各项工作,让发展的氛围浓起来。

    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是不怕困难、勇往直前。愚公面对太行、王屋二山,“惩出入之迂”,没有逃避困难,搬家而去;没有屈从困难,向不便低头;而是正视困难,选择了彻底解决困难的移山壮举。移山在智叟们看来,简直愚不可及,蠢不可言,但实际上,此举却是知难而上、永不放弃。愚公不畏艰险、矢志移山,体现了不怕困难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愚公移山的目标是走出大山,融入外面的世界。没有这种精神,不可能打破困局,不可能改变现状,不可能求得发展。坚持不怕困难、勇往直前,就是要时刻保持冷静头脑,居安思危、戒骄戒躁,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,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,及时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面对困难和挫折时,切不可无所适从,甚至自乱阵脚,要负重前行,变压力为动力,永不气馁、永不懈怠,主动挑战困难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,勇攀高峰,追求卓越,创造性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。就是要以开放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新生事物,不墨守成规,充分发扬敢想事的大气、敢干事的锐气、能成事的底气、不出事的志气,敢思、敢谋、敢想、敢干,敢于打破陈规陋习,敢于冲破各种束缚,迎难而上,勇于战胜发展进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,加快发展步伐。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,进一步增强发展、建设、崛起的责任感、使命感和紧迫感,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,坚定崛起这个信心不动摇,千方百计抓住机遇,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、只争朝夕的劲头和更加扎实的工作,持续发展求先行,持续转变求先行,持续特色求先行,持续惠民求先行,惟有如此,才能永远保持发展的生机与活力。

    愚公移山精神的根本是齐心协力、团结奋斗。太行、王屋二山看起来是多么庞大、雄壮,相比之下,北山愚公又是多么渺小、卑微。然而,这看似渺小的愚公却立下了一个大志——移山,为后世子孙造福!愚公虽然到了耄耋之年,但他雄心勃勃,壮心不已,为打通前面的光明坦途而流血流汗,不求天,不求地,亲自率领全家老小、子孙后代团结起来一起挖山,拧成一股绳,形成合力,义无反顾地投入“挖山”的艰苦工作中。它不仅凝聚了一代人的力量,还团结了子子孙孙无数代人的力量。虽然移山是很难的,但是愚公仍然坚持移山,最终取得了成功。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所需要的是齐心协力、团结奋斗。坚持齐心协力、团结奋斗,就是要统一思想,同心同德,万众一心,步调一致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群策群力,做到开展工作积极配合,产生分歧坦诚沟通,发现问题及时提醒,见有不足相互补台,就能形成强大的合力。就是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,从大局出发、以大局为重,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发展,从发展的全局想问题、办事情,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,上下团结起来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。就是要提升服务意识, 始终保持健康向上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,坚决杜绝推诿扯皮、事不关己的现象,倍加珍惜团结、维护团结、加强团结,凝心聚力,时刻身怀爱民之心,恪守为民之责,善谋富民之策,多办利民之事。就是要增强勇于攻克难关的进取意识,敢于负责,勇挑重担,以强烈的事业心、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,以锐意进取的干劲、攻坚克难的拼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,肯干事、扛难事、干成事。


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 版权所有©2016 地址:河南省济源市济渎大道东段
邮编:459000 电话:0391-6637788 豫ICP备2022022540号-1
技术支持:济源源点网络